当前国内天然气市场的调查
时间:2020-08-27 14:25

       供给侧:以产定销还是以销定产?
       作为国内最大气区,截至11月5日中午,长庆油田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3000亿立方米。1997年长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只有1.65亿立方米,2015年已达374.6亿立方米。

       长庆“气”贯长虹,是中国天然气生产的一个缩影。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,被誉为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过渡的桥梁,加速发展天然气业务成为各国共识。从勘探上看,我国天然气勘探仍有很大潜力,截至2014年年底常规天然气探明程度18%。从开发上看,国产气量由2000年的272亿立方米增至2015年的1318亿立方米,增长迅速。

       中国石油也搭上了这趟高速列车。在过去几年,天然气产量经历了爆发式增长——年均增速是世界同期水平近2倍,产量在世界大石油公司的排名由2010年的第7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3位。

       驱动上产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天然气供不应求。一片红火背后,变化在悄悄发生。随着四大能源战略通道的建成,进口气已形成管道气和LNG的多渠道供应格局,进口气量接近总供应量的1/3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还有一批天然气长期贸易进口合同陆续启动,天然气资源供应整体宽松,供给量不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。中国石油也将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,从快速上产阶段进入稳健发展阶段。

       立足国内,在此基础上配置全球各类资源,才能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。国内天然气产量看中国石油,中国石油看四大气区。四大气区产量占中国石油总产量近九成。2015年,中国石油5家利润最好的上游企业中,四大气区包揽四席。目前来看,四大气区主要开发指标平稳,龙王庙、苏里格等主力气田通过精细管理,稳产时间可进一步延长。但一些苗头性问题不容忽视:前几年供需缺口大,特别是冬供时期气田高速开采,如何让这些高速奔跑的气田稍作休息调理好身体,是急需解决的难题。

       储运链:吃不饱还是吃不下?

       作为国内较早使用天然气的城市,郑州居民之前做饭打燃气灶很难打出火,而且打出的火经常呈红色火焰。这是天然气不足,而且含有水汽的典型表现。2003年以后,这种现象就没再发生过,因为西气东输管线投产了。

       在第四次管道建设高峰期中,越来越多的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,深刻改变了百姓生活。目前,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长度超过5万公里,形成横跨东西、纵贯南北、覆盖全国、连通海外的管网格局。2015年天然气管输量920亿立方米,是2010年的2.3倍。管道建设高峰期过后,如何提高现有储运设施的运营创效能力,成为中国石油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在中国石油管线利润排行榜上,前5名都是天然气管道。盈利之下,也有隐忧。这5条管道利润占到了管输总利润的七成,仍有不少天然气管道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,部分甚至不足30%。管道被称为油气高速公路,建成后维护运营费用相对固定,跑的车越多,收入越高。

       是什么影响了天然气管道的负荷率?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。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已有3年,目前负荷率不到50%。除了气源供应不稳定,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也是重要原因。

       与石油管道可以终端储存或直接供应加油站和炼厂不同,天然气管道更依赖下游分输管线的支撑,中缅管道途经的滇黔桂以前是长输管道的真空地带,市场开发更需要一个过程。

       把储运拆开来分析,如果说“运”方面的问题主要是“吃不饱”,“储”的问题就是“吃不下”。国家发改委官方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储气设施工作气量仅为消费总量的3%左右,远低于国际16%的平均水平。储气库建设周期和达容时间较长,地下储气库分布大多远离市场消费中心、难以有效发挥应急调峰作用。保供丢一寸,市场丢一尺,致使一些用户转向其他供应商或改用其他用气方式。

       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,新挑战又不断出现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石油规划建设储气库12座,总数将达到22座,日调峰能力约增加2000万立方米。但受用户基数增多、北方地区煤改气和极端天气等影响,峰谷差有被拉大的趋势。此外,在国家未出台调峰价格政策前,如何探索按市场化原则与用户议定峰谷价格,也是问题之一。

       需求侧: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?

       打车软件与天然气销售,看似八竿子打不着,却真发生了“化学反应”:在川渝地区,由于打车软件应用,以CNG为动力的出租车行业受到较大影响,加之当地政府鼓励电动汽车的使用,使CNG行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。

       这件事也说明了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。拨开迷雾,不难看出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市场的3个特点。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。天然气市场有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。一季度,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量、增速15.2%,4月至8月增速2.5%,淡季平均日销量只有旺季最高值的一半。行业结构流向优化。电力用气增速为负、钢铁用气需求下降、玻璃行业用气需求低迷……在一片哀鸿遍野中,城市燃气一枝独秀,增长势头强劲。高端市场占比提高。在保证整体供应的同时,中国石油有计划地将资源调向长三角、珠三角和京津冀等高端市场。前7个月高端市场占总销量的比重同比提高0.8个百分点。今年冬季,天然气供应也将呈现“南松北紧”的形势。由此可见,天然气市场不是简单的供不应求或者供大于求,而是市场有着明显的地域性、季节性差别。

       一位地区管道公司销售人员表示,这两年地方政府上门“求气”的少了许多,天然气销售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,尽快提升与资源量相匹配的营销能力,实现销售效益最大化,是天然气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。

       从外部看,天然气消费市场竞争态势已由局部转向全面、简单转向多元。在政策扶持下,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,预计到2020年占比达到15%-20%。LNG接收站方面,中国石油只有3座,接收能力仅占全国的30%。在终端领域,目前已形成五大跨区燃气公司和多家地方燃气公司并存的格局,终端市场拓展难度大。

       从内部看,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投资重心未实现从资源到市场的转变,营销促销机制尚未完全形成。营销网络不完善、营销创效能力不足、高端市场占有率不高,目前以完成销量为目的的推销比较多,以提升效益为目的的营销比较少,这些都将成为天然气业务发展的短板。

       近期,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政策,天然气在我国的有效利用空间越来越大,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仍处于战略机遇期。“保自产、调进口、强销售、优储运、拓终端”的中国石油全产业链布局已经明确。

Copyright© 2020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96885号-9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2667号 技术支持:撼云网络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400-0021-800

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