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气体制改革再迎政策周期。9月5日,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。意见指出,要加快天然气管道、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,集中开展管道互联互通重大工程;抓紧出台油气管网体制改革方案,推动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。
就在一个月前,国家发改委再次组织编制了《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《办法》明确提出,将进一步落实2017年5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,油气干线管道、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开放。
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主要提供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、油气输送、储存、气化、装卸、运转等服务。目前我国油气管网主要由中石油、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垄断。截至去年底,仅中石油一家,国内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里程达8.56万公里,占国内原油管道的68.9%,天然气管道占全国的76.2%,成品油管道占全国的43.2%。 “三桶油”的垄断,牵制了国内油气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。
《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(2017)》指出,当前不同企业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不够;部分省份省内天然气管道、城镇燃气配气管网等中间环节过多,拦截收费、强制服务、层层加价、终端用户没有得到改革红利;城镇燃气企业接口费、开户费等服务性收费较高,甚至成为部分燃气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;天然气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落实程度不高。
“尽管我国的油气市场已经部分放开,但是从定价、市场准入、竞争程度来看,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。”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,油气改革本质上是要放开石油天然气上、中、下游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和价格,拆除各种向国企倾斜、管制民资的壁垒,允许更多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行业,但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领域基本被国企垄断,要让国企向民企分利,这样的改革会遭遇一定阻碍。
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表示,就目前来看,油气管网体制改革虽然会面对一些“障碍”,但我国政策的方向是明确的,深化油气管网体制改革只是时间问题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推进过程中要针对所出现的问题,对应出台相关政策,而不是盲目的“一刀切”,这样只会适得其反。
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后,各类气源均有望进入管网,其中部门接收站气源将有可能实现跨省输送,能够消除我国天然气季节、区域不平衡的现象,保障国内天然气供应安全。此外,我国天然气市场对外依存度较高,进口天然气成本昂贵,致使部分供应企业出现较为明显的亏损,管网改革也有助于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的加快,国内成本倒挂等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。